10年世界杯西班牙阵容(足坛掌故世界杯之最②)

第12届世界杯于1982年6月13日至7月11日在西班牙举行。14个城市的体育场承担了全部52场比赛,参赛球队数量首次从16支增加到24支。

本届世界杯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:——“意外惊喜”,从揭幕战卫冕冠军阿根廷意外落败,到夺冠热门联邦德国被非洲球队阿尔及利亚推翻,再到半决赛联邦德国与法国的比赛,在加时赛1-3落后的绝境中上演惊人逆转.整个赛程可谓悬念迭起,跌宕起伏。

然而本届世界杯最大的冷门是意大利终于登顶。毕竟“蓝衣军团”刚刚经历了当家球星的“假球丑闻”,小组赛很难取胜。然而,他们在第二阶段后成功“潜入”,并意外爆发。他们甚至在与阿根廷、巴西、波兰和联邦德国的比赛中笑到了最后。最好的编剧恐怕也设计不出这么惊艳的结局。

当时恰逢比利时足球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盛时期,塞勒曼斯、范德贝克、普法夫都是欧洲足坛的大腕。就在两年前,他们在欧洲杯决赛中仅1-2负于联邦德国,获得亚军。

然而,赛前几乎没有人看好比利时。毕竟卫冕冠军阿根廷保住了四年前夺得世界杯的基本盘。像阿迪斯、贝尔托尼、菲洛尔和帕萨雷拉这些主力球员都不老。队内头号球员是上届世界杯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的肯佩斯,以及在上届世青赛上一战成名的后起之秀迭戈马拉多纳。比起阿根廷,比利时不过是沧海一粟。

但是打了一场,才发现比利时实力不错,对阵阿根廷也不落下风。在双方错失多次破门机会后,比利时前锋范德贝克抓住机会,禁区内单刀破门。此后比利时顶住了阿根廷的大举反击,将一球优势保持到最后。

各方对这场揭幕战都非常重视,西班牙国王亲自到场观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年仅21岁的迭戈马拉多纳遭遇惨败。毕竟是世界杯的首秀。然而就是通过这样的磨难,迭戈马拉多纳在四年后的墨西哥世界杯上奋勇拼搏,过关斩将如入无人之境。

艾比之战只是小冷门,而B组首战则是大冷门。两队分别是非洲球队阿尔及利亚和夺冠大热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。

1974年世界杯登顶后,联邦德国的足球经历了一段更替期,4年后无缘阿根廷世界杯半决赛。又过了四年,换人完成,在主帅德瓦尔的带领下,再次进入巅峰时期,以1980年欧洲杯称王为标志。

当时德甲有鲁梅尼格、菲舍尔、赫鲁贝斯、利特巴尔斯基、马加特、布雷特纳、舒斯特尔、库尔茨、布里格尔、斯蒂利克、舒马赫。哪一个不是最有名的?其完整强大的阵容的确是夺冠大热门之一。

当时欧洲和南美的强队远远落后于亚洲、非洲和中美洲。本届世界杯又有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比赛。匈牙利在欧洲只是个二三流球队,甚至10-1击败萨尔瓦多。比赛前,一家博彩公司向阿尔及利亚提供1比1000的获胜赔率。

德国赛前没关注阿尔及利亚。虽然知道有很多其他玩家在法国玩,但还是有人狂言:“我要玩雪茄!”德瓦尔甚至拒绝给他的球员看阿尔及利亚比赛的视频,因为他害怕球员嘲笑他。他还打赌,“如果我输了,我会马上乘下一班火车回家。”

结果强方因轻敌被打脸,马德尔在第54分钟攻入阿尔及利亚首球。虽然鲁梅尼格在第67分钟扳平比分,但仅仅一分钟后贝鲁米就再次反超比分。此后,阿尔及利亚将2-1的比分保持到最后。这场比赛后来被列为世界杯十大冷门。

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。失去荆州后,联邦德国不敢再有后援,然后4比1击败智利。同组的奥地利在前两轮分别以1比0和2比0击败智利和阿尔及利亚。第三轮,先出场的阿尔及利亚3-2战胜智利,这样只要最后出场的联邦德国1-0或者2-0战胜奥地利,两队就可以凭借净胜球优势携手前进。

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。在德奥大战第10分钟赫鲁贝斯为联邦德国进球后,双方开始“厮混”,将1-0的比分保持到最后,用一记魔球将表现出色的阿尔及利亚挤出。因为德奥战争的地点在希洪,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“希洪丑闻”。

赛后,德国队和奥地利队的表现遭到了外界的批评,就连联邦德国的球迷也认为这非常丢脸。这也促使国际足联修改规则,最后一轮比赛必须同时进行。

联邦德国与法国的半决赛之战是本届世界杯最受关注的赛事,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的经典之战。

德国队由利特巴尔斯基攻入第一球,法国队由普拉蒂尼主罚点球扳平比分。在加时赛中,法国队由特雷索和吉雷塞各进一球,3-1领先。此后,因伤加时赛替补上场的联邦德国头号球星鲁梅尼格攻入一球。6分钟后,队友费舍尔“金钩倒挂”,再次得分扳平比分。点球大战,联邦德国5-4获胜,晋级决赛。

此役历史上也发生过,德国门将舒马赫进攻时恶意伤人,打掉了法国前锋巴蒂柊司的三颗门牙,甚至没有领到黄牌。从此,舒马赫被昵称为“黑仔国王”。后来法国一家媒体评选出了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人。实际上,舒马赫名列榜首,阿道夫希特勒位居第二。

虽然法国遗憾止步四强,但他们的表现非常亮眼。在主帅伊达尔戈的授意下,“高卢军团”形成了以普拉蒂尼、吉雷斯、蒂加纳为主体的“中场铁三角”攻防体系,强调控球,具有拉丁足球的特点。两年后,法国队登顶欧洲杯,开始跻身世界强队行列,而西班牙世界杯可以说是腾飞的起点。

然而,这些冷门与意大利的峰会相比根本不算什么。毕竟他们是这届世界杯的标签。

事实上,意大利在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上表现出色,不仅杀入四强,前卫卡西欧和中锋罗西也入选最佳阵容。罗西在最佳球员评选中排名第二,仅次于肯佩斯获得银球奖。但罗西后来加盟佩鲁贾俱乐部,卷入“假球丑闻”,被意大利足协认定为假球,被禁赛3年(后上诉减为2年)。

禁赛期间,罗西回到了尤文图斯。尽管罗西在本届世界杯前刚刚复出,状态不佳,但意大利主帅贝尔佐特还是挤过人群,将他选入了世界杯阵容。罗西此时并不被看好,上届世界杯的搭档、主力前锋贝特加受伤,无缘比赛。所以这支无锋的意大利队并不被看好。

小组赛,意大利三场比赛都表现不佳。——战平0-0与波兰,1-1与秘鲁,1-1与喀麦隆。他们和喀麦隆同积3分,净胜球都是0。意大利队仅以一球之差险胜。本届世界杯的赛制是第二阶段分为四组,每组三支球队进行单轮比赛,第一组晋级四强。意大利和阿根廷、巴西这两支强队分在一组。人们普遍认为,他们的旅程将在这里结束。

阿根廷虽然小组赛首轮失利,但以4-1击败匈牙利、2-0击败萨尔瓦多成功晋级,已经走出了输给比利时的阴影。巴西小组赛的表现已经不能用惊艳来形容了,简直就是在展示冠军的样子。在前苏联,一开始丢了一球之后,我们没有花时间坚持既定的打法。埃德尔和苏格拉底各得一分

巴西的实力可以用“恐怖”来形容。上一届世界杯入选最佳阵容的中场球员迪尔塞乌不能打主力,因为桑巴军团的四名中场中有三名是世界级巨星,分别是济科、苏格拉底和法尔考。左后卫小辈放在其他球队,传控能力足以承担中场核心的重任。这种控球能力不能说是前无古人,大概也是前无古人。这群人才,在艺术足球大师桑塔纳的下,组成了一支桑巴味道最浓的巴西队,这也是本届世界杯最大的亮点。

第二阶段,意大利第一次打阿根廷,凶狠的嘴脸开始暴露。zona mista系统(即混合区)开始显示。在意大利队的防守端,采用了区域防守和盯人防守相结合的方式。“清道夫”西雷亚镇守后方,担负起组织舞会的重任。“手铐”詹蒂莱被专门用来看守迭戈马拉多纳。左后卫卡布里尼经常助攻。中场由安托尼奥尼组织调度,边锋布鲁诺孔蒂负责突破对方防线。这套攻防体系开始生效,塔尔利和卡布里尼各进一球取得领先。

击败阿根廷是意大利登顶之旅的转折点,但仍有最后一块拼图没有揭开。前四场比赛,罗西几乎把他忘了。虽然不是故意的,但客观上起到了隐藏实力的作用。直到巴西,罗西突然爆发,第5分钟头球破门,第25分钟拦截塞雷佐回传,再下一城,帮助意大利两度领先。

不过巴西人还是很自信的,淡定的按照自己的节奏回归。苏格拉底和法尔考各进一球,两次将比分扳平。但罗西在第74分钟抓住机会在门前混战中进球,完成此役帽子戏法。此后,巴西虽然两次攻破意大利的球门,但都被吹越位,第一个进球无效,最终没能扳平比分。

罗西后来把他的自传命名为《我让巴西哭泣》,因为他在这场意大利击败巴西的经典战役中上演了“帽子戏法”。

击败巴西是意大利登顶的关键一战,不仅激活了罗西,也激活了全队,提振了士气和信心,把状态调整到了最佳。

之后意大利势不可挡:波兰赢得半决赛,罗西两球全进。在决赛对阵联邦德国的比赛中,不顾卡布里尼的点球“宴会”,罗西接传接球,一记非常艰难的头球打破僵局。之后,塔尔德利和阿尔托贝利各进一球确立了胜利。布雷特纳虽然在最后时刻在联邦德国“打破了鸡蛋”,但也只是挽回了一点面子,与胜负无关。

就这样,意大利用一场功利性非常强的足球完成了西班牙之行,使得功利性足球从此大行其道,而艺术性足球则随着无冕之王巴西的败北而暂时陷入低谷。(更多新闻请关注羊城学校

186世界杯(33岁186天,本泽马超越齐达内成为法国队大赛最年长双响球员)

世乒赛2022赛程(央视直播!世乒联冠军赛澳门站8强赛程出炉,国乒锁定2个4强名额)

14年德国夺冠阵容名单(德国大名单浮现!中后场美如画,6位前锋难堪大用,世界杯保8争4)

中国对马尔代夫时间(国足12日凌晨迎战马尔代夫队,主帅李铁表态尽全力奉献精彩对决)